听新闻
放大镜
【迎两会·看检察】以公益诉讼检察履职织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“一张网”
2024-12-31 09:31:00  来源:如皋市人民检察院

  2024年,如皋市检察院秉持“强主业、拼贡献、守底线”主基调,迭代“做强检察业务全要素功能院、打造新质贡献度核心增长极”推进思路,立足“检察护企”“检护民生”两个专项,做实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、为法治担当,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。12个案件获评全国、全省典型案例,队伍建设经验被最高检转发,8项工作在全国、全省会议交流,获国家级、省级集体荣誉9个,首次以全省第一、全市第一分别获评全省“五好”基层检察院、全市先进院。

  如皋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开辟【迎两会·看检察】专栏,集中展示检察特色亮点工作,向人民汇报,请人民检阅!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让文物说话,让历史说话,让文化说话。如皋,半城历史、半城文化,拥有2600多年的文明史、1600多年的建县史。2024年以来,如皋市检察院聚焦如皋历史文化保护,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,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件,一体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线索挖掘、保护修复、开发利用,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坚实的检察保障,相关做法被最高检、住建部肯定。

数字赋能推动全面保护


 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,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。如皋市检察院注重以完善机制为抓手,搭建一体保护平台,联合该市住建、文体广旅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等部门研发“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数治地图”,实现对文物保护的网格管理、线索收集、调查巡检、案件办理等工作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和档案化,共发现建筑物毁损、产权纠纷等问题线索37件,推动修复文化遗产保护资源19处,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,入选“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创新案例”。

  为进一步强化线索发现能力,助力保护工作全覆盖,该院还运用无人机摄影、激光扫描、三维建模等手段,对文物和历史建筑测绘建档60余份,为风险监控、保护修缮提供支持;依托院微信公众号开辟文物保护公益举报专区,在公众场所张贴举报二维码,汇聚社会团体、志愿者、热心市民以及自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古城保护工作,受理线索57条,立案6件。

以案促治强化保护成效

  案件办了,后期的修缮工作开展得怎么样?文物有没有得到有效保护?这是检察机关更为关心的问题。“汤氏老宅经过修缮后,既保留了历史文化记忆,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。”检察机关多轮磋商推动职能部门明晰责任、强化保护,助力省级文保单位汤氏老宅实现产权置换,及时修缮保护。近日,受邀参加“回头看”的人大代表为老宅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欣喜。

  为持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,该院开展已办案件定期“回头看”,对尚在修复中的3件案件做好跟踪监督,确保修复工程规范有序推进;对已完成修缮的15处文物建筑定期“复查体检”,防止问题复发;对监管不力导致问题反弹回潮的案件,以“诉”的刚性推动问题有效解决,推动文物保护全流程、精准化。

深度挖掘焕发保护活力

 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,既要保护文物安全,也要让文物走入百姓生活。在办案过程中,该院发现部分文物由于得不到合理利用,长期“束之高阁”。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如何活起来?破局的关键在于解决“缺钱少人”的问题。如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上,该院充分统筹调度,将生态损害赔偿金等司法资源调配至3处具备开发潜质的传统村落,开展替代性修复,为古村落注入发展新动能。

  2024年以来,检察机关通过实地走访研判,督促文保单位“能开则开、应开尽开”,对受条件限制无法全面开放的5处历史建筑,在保持原风貌基础上适度开发,重新焕发老街区的生机活力。该院还深耕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公益保护,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建立革命文物数据清单,形成革命文物整体规划,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

  下一步,如皋市检察院将更加主动融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责任担当,借助数据赋能,突出智慧保护,为如皋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贡献检察力量。

  编辑:ntrgjcy